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临港区

善用“微治理”,做好民生大文章

文章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5-11-10 09:37
点击次数:

“大叔大姨,咱们今天又吃饺子啦!”近日,草庙子镇峰山社区网格员郭玉带着两碗热腾腾的饺子来到居民刘建芳的家中,和她聊聊天、谈谈心。

刘建芳今年82岁,和老伴儿一起生活。借着送饺子的间隙,郭玉细心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困难等,得知刘建芳腿脚不好,即刻联系中医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疗。

不一会,草庙子逸龙湾中医推拿店负责人孙国强就带着自己的“保养套装”敲门了。“平时多注意保暖,要是还有不舒服,就让小郭给我打电话。”孙国强一边按摩,一边和刘建芳说着注意事项。

这是今年4月峰山社区创新推出“一碗饺子的温度”志愿服务项目的实践缩影,用送饺子做“敲门砖”,收集居民需求、排查隐患,构建“慰问—倾听—排查—响应”的服务链条。

“有个什么头疼脑热,一个电话他们就能给我送去医院,每个月都来看看我,有什么我想不到的事社区都能想到,帮着我办。”刘建芳说。

今年以来,临港区不断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推出“林里聚”社区市集、“共享儿女”等34个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80多次,服务居民超过16000人次,把精微治理延伸到百姓家门口,用“小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的温暖,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除了送饺子、聊家常,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还经常上门检查燃气、暖气阀门等运行情况,仔细排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老人们安心居住。

同时,峰山社区将“一碗饺子的温度”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延伸至老人出行问题、生活服务、健康问题、心理慰藉、陪伴问题、购物问题、居家安全、简单维修等8大类志愿服务,实现了从节日慰问到常态关怀的质的飞跃,切实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通过‘一碗饺子的温度’项目,更多的老百姓愿意通过我们反映问题,一般来说,小事我们能在24小时内解决完成,需要联系上级的,基本5天之内也能给到具体方案。”峰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浩成说,项目开展以来,帮助居民解决了各类问题100多件。

而在面对矛盾纠纷时,临港区则通过综治中心实现了专业化介入。

不久前,山东健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小松代表当事人办理一起工伤待遇纠纷,一到综治中心,就有调解服务中心律师全程跟踪,从立案到调解,再到履行,实现一站式闭环。“如果按照法定期限走程序,时间要长达一年以上,通过调解结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把一个案件处理掉。”张小松说。

作为全市首个实现“政务+综治”两个中心一体化运行的县级综治中心,临港综治中心汇聚了16个部门的力量,构建起“摸排—分析—联动—处置—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眼下临港区各镇也均已完成“政务+综治”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从走心走实的一碗饺子,到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化解,这些前置服务,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精微治理网”,通过精准解决民生实事,持续解锁群众的“幸福密码”,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幸福”的新画卷。